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24, 2020

價值劃時代,什麼改變了?

重新定義的人才力(MI,T)-III

變動的時代,改變了甚麼?有何可怕?先來對照一下工業化時代與價值化時代的差異,再來談如何應變與預變。

工業化時代 VS. 價值創新時代

  • 成本與價格       VS. 價值創新
  • 標準化作業流程       VS. 創新流程
  • 效率,效果VS.價值鏈
  • Process innovation (How) VS. Product innovation (What) 
  • 供應鏈速度 VS. 魅力品質帶來的感覺,使用者介面
  • 商品品質、成本 VS. 商品概念(Concept)
  • 顯在需求(Needs) VS. 潛在需求(Wants)
  • Product out VS. Marketing in VS. Marketing out
  • 追求完美 VS. 客製化的需求
  • 快速化(Working hour) VS. 即時化、全時化(Any time、Full time)
  • 性價比 VS. 感覺、感動
  • 經濟規模 VS. 個體經濟,個性行銷
  • 國際貿易,全球化 VS. 成本標準化,價值差異化
  • 產品規格 VS. 品牌黏性
  • 市場區隔 VS. 逆齡族
  • 常態分布 VS. M型化社會
  • 行銷4P(Product、Price、Promotion、Place) VS. 消費4C(Customer、Cost、Communication、Convenience)

詭譎多變的時代,以前很多的理論幾乎都不夠用了。麥克波特先生的五力分析,在九零年代被電子產業奉為神主牌,回頭看來,卻是產業成為慘業的嗎啡。嗜血、殺戮,經濟規模讓全球化變質(全球化的反彈,沒想到來得這麼快,不到20)。微利不斷的向下探底,人類有商業模式以來,變動最大的黑暗時代,應該是電子產業抬頭的這段時代。五力分析只看到競爭,卻被競爭綁架,慢慢地對最終客戶的需求感覺鈍化,只剩下價格戰爭。破壞性創新沒有與客戶喊價能力的問題,只有掌握客戶的真正需求,把未被發現的需求引導出來,市場競爭也就無所謂的Bargain power的問題了。

全球化、Outsourcing讓全球的經濟走進M型化世界,經濟、政治的動盪,又帶來另一波的變動,讓人類追求福利國的夢想成泡。以前的經濟學者會告訴我們,房地產景氣循環大約是五到十年一個循環。現在的經濟學者說,一切依舊,只是單位變了,把年的單位改成月,這就是現代的變動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裡,策略還有用嗎?還需要嗎?…當然需要,而且更重要,只是策略形成的程序要加快了,甚至要做到決策快速化的目標。訓練人才也不一樣了,以前的訓練,就像是在沙灘上烙腳印,烙的深的就是好,沒想到一個浪花就剷平了。這就好比台灣企業經營者,都認為自己很重視教育訓練,每年花錢辦訓,請教如何辦訓的問題時,幾乎沒有人答得出來。好玩、有趣,讓學員滿意度提高,回到辦公室,全部還給老師,主要是不瞭解學習動機與需求,只滿足老闆與人資的需求,那種訓練只能算是福利,不是生產力。

學習型組織是應付變動環境的最佳手段,如何讓員工有學習的動機與文化,是企業必須思考的課題。但這個問題可能無解,只因為今天WEF評估台灣的競爭力,排名13名,讓政府官員沾沾自喜,也就是說,官員認為台灣已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了,並不需要有所特效藥的投入。今天勞委會已公布,明年公務員不調薪,就是怕刺激企業的人事成本,看來台灣的沉淪已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王如玄主委也不過爾爾,又是一個沒有遠見與魄力的政府官員。

連雞跟蛋的問題都分不清,連價值觀是甚麼都不知道,不知道馬團隊還有甚麼能耐。阿扁是助馬先生登上總統大位的功臣,將來馬先生也會投桃報李,也將是民進黨重新執政的最大功臣,一個無奈的選擇,居然選上這樣的一位領導。還好,個人還有一個頭腦,不像馬先生是個沒有腦漿的教授,我們還是可以談談MI,T,改變一下台灣的競爭力。

談改變,是老闆的頭腦容易改,還是員工的頭腦轉得快?關係到變革的成敗。台灣籍的經營者總喜歡把創新掛在嘴上,希望每個員工有創意,這些老闆大概不知道,有創意的員工是企業的福氣,有創新的老闆才是公司的幸福。沒有創新的老闆,根本不可能出現創新的員工。一句常被拿來警惕的話,創意殺手是老闆,只因為決策權在他身上。

百年老店為何那麼少,百年內可能會出現幾位CEO,而每位CEO可能都要做幾十次的決策,其中只要一次沒有做對,企業可能就會消失,百年之所以可貴即在此。沒有足夠的接班人培育,沒有充分的用人環境,富不過三代自是意料之中的結局。

要能夠用MI,T人才,會用MI,T人才,敢用MI,T人才,老闆如果沒有三兩三,也過不了梁山。一般中國式企業,經營策略都會做(姑且不管品質),有人資策略的企業大概就是鳳毛麟角了。為何此部分被忽略,還是老話一句,迷信經驗法則。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