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Sep. 20, 2018

教育訓練的意義

教育訓練是甚麼?

教育訓練橫跨三個領域,分別是「教」、「學」與「用」;

教育訓練的內涵也有三塊,分別是KSA(知識、技巧與態度)。

教育訓練更橫跨「文化」、「平台」、「技術」、「內容」、與「體系」五個構面。

「學」、「會」、「對」;「能」、「願」、「會」,是教育的心法..

傳統的教育強調「教」,教學方法是主角,十八般武藝的競技,只是展現一些個人能耐;

現代的教育重視「學」,學習內容是重點,如何讓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結構化的教育訓練是關鍵。

學校教育的主軸在於知識的學習,對一張白紙實施基礎訓練,讓社會站與基礎的公平競爭平台上(雖然事實並非如此)。學得好與不好,端看個人的動機與條件.....因為事關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是屬於公共教育的範疇。

企業教育或是社會教育,是屬於應用教育的一環,重點在於工作或是生活的需要。由於是工作需要,學習本身帶來的效益並非每個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果沒有一套系統化的教育訓練體系來支撐,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最後在組織內形成學習落差,導致能力落差的事實,金字塔式的官僚組織,是這種模式下的必然。

要讓教育訓練有效,教師是很關鍵,但學習的對象與為何需要學習的需求動機才是最重要的(明確性)。企業為何需要教育訓練(連結性)?是教育訓練的基礎,沒有這樣的基礎,教育訓練只會看到花錢,看到學習,卻看不到效益,最後只看到員工的福利而非企業的生產力(有效性),對組織沒有多大的意義。

為何?這要從為何辦理教育訓練談起,所有教育訓練的需求,源自於組織的能力需求與能力落差(明確性)。依據這個需求,設定學習目標,才可以判斷那些人?何時?需要學習那些職能(KSA)(系統性)?如此的教育訓練,有機化的能力資本的蓄積,也才可能判斷是否「教了」與「教會」。再從這兩個面向回頭來看教學的本質,「會教」這個層次,自然會顯現出來。

「課程合適性、學員合適性、教材合適性、環境合適性、時間合適性、時機合適性以及講師的合適性」等等,都是教育訓練的基本要素。

此外,教育訓練還有幾個重要特性必須滿足,那就是:「明確性」、「連結性」、「系統性」、「一致性」以及「有效性」,這些特性沒有完全到位,教育訓練的成果難以預期。能力資本的意義就無法充分的展現。簡而言之,教育訓練要成功,「文化」、「平台」、「技術」、「內容」、與「體系」缺一不可,以此窺教學能力,當可知何謂「會教」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