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ug. 14, 2020

收集以外也需要考慮到效率

2020-8-14

前面談到國際化的供應鏈管理以及Scope-3的發展動向,需要這樣的一套統一標準,到底是為了什麼?

譬如:有五家供應商,或是十家供應商,即使沒有共通的規範,Co2數據的收集,並不需要很大的工夫。當然,一家一家自行收集數據的工作,作業者也相當辛苦。但是,如果國際化企業,有上千家的供應商的場合,沒有一套根本解決的方法不可行,這點應該可以理解吧!一家一家自行收集的方式,基本上不可行,必須有套共通性準則,才能有效地做到。

Scope-3 standard在收集Co2資料方面,依品質條件可以畫分為四類,定義如下:

  1. 一手資訊(Primary data):企業或是以事業活動、產品等為對象,特定收集的數據。
  2. 二手資訊(Secondary data):一手資訊以外,透過一些數據庫或業界標準數據庫採用的數據,最好使用公開的數據。
  3. 外插數據(Extrapolated data):上述1,2,收集來源都有困難的時候,以類推數據做為使用對象,地理性、技術性為代表等類似數據適用的客製化應用。
  4. 代用數據(Proxy):與「外插數據」有點雷同,但不加以客製化,直接使用。

上述的四類,依序從一到四,數據的品質依次排序,可是SCM的範圍很廣,數據收集的難度也是難以避免,實際作業上利用類推數據,也有不得不得苦衷。「外插數據」、「代用數據」或許是頭次聽到也說不定,適用類推數據的規則還是需要訂出一套準則。

供應商的規模、企業體制、技巧能力等並不一致,於情報收集管理來說,企業希望有個統一的模板與規則,可以得到比較均一的數據。特別是,購買的物品的Co2排放量看不見、摸不著,對供應商而言,沒有明確的規則,可能會招致現場數據收集上的混亂局面。

首先,了解供應商或是企業的供應鏈的Co2管理的意義,從初期接受一點協助開始也是必要。國際統一規範標準就像運動比賽的一面錦旗也說不定。「Scope-3 standard」的新準則的採用,改變供應商的意識,是SCM Co2管理上重要的一環吧!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