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ug. 26, 2020

碳足跡的管理

2020-8-26

在日本,一提到碳足跡,第一個印象大概浮現出來的就是環保標籤。這是經濟產業省在2008年開始有關「碳足跡」的研究會成立,當初採用的「碳足跡標籤」,使用於參與的企業,貼在商品上做為環保標章的印象很深刻吧!

2009年經濟產業省繼續碳足跡的試運行,並將範圍擴大到商品以及服務的碳足跡的計算與標示。

這裡提到的碳足跡,是以產品與服務為對象,必須注意。在日本產品如果翻譯來自英文的話,是「Product」,但在國際上對碳足跡的定義是,所謂的「Product」是「Product=Product+Service」。有形、無形都包含在「Product」的範疇內。只是日本人習慣把產品與服務分開來看,所以在報告上就分開來記載也比較沒有爭議。

產品與服務的生命週期中,各個階段收集排放多少Co2,貼上碳足跡標籤,是經濟產業省試運行事業推動的第一步。

作為產品(Product)的碳足跡試行成果來說,馬鈴薯片、火腿、香腸等商品,以測試販賣的形式,流通於市場上。不久的將來,在超市或許可以看到碳足跡標籤的蹤影。同時在服務(Service)方面,利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情報通信技術,作為服務的碳足跡的驗證也正式獲得認可。在日本,可以參考日本政府的網頁(http://www.cfp-japan.jp/)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產品的Co2「可視化」,網頁也有定期的更新。

日本在「Carbon Footprint 」這個領域,可以到處看到貼有「Carbon Footprint Mark」的產品,應該是這些措施的提前部署的緣故吧!

經濟產業省以外,以地方自治體為基礎,在「Carbon Footprint 」的議題上,自發性、充分運用區域性消費型的特性,發展出獨特的降低Co2排放的做法。(http://cfp-forum.org/useful/, 日本Carbon Footprint Print論壇)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