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Sep. 13, 2020

各國的碳足跡管理結構

2020-9-13

海外碳足跡試行事業,在碳足跡的標示上,非數值標示的標籤,商品沒有貼標籤,有的直接在超市的攤架上標示,或者在網頁上公開標示,等等各種各樣的做法。針對這些狀況,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上,必須下一點工夫。

一般在海外有關產品的碳足跡,直接就以「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來涵蓋。然而到底差異在哪?「組織」、「國家」、以及「個人」的碳足跡有所區別。碳足跡顧名思義就是「碳排放的足跡」,不管是有形的商品、無形的服務。國家、企業、機構等組織團體也都有在使用。學校或是醫院也都會產生碳排放的事實,甚至個人與家庭排放的碳足跡也必須被考慮。

向海外專家簡單請教碳足跡是什麼?可能會被反問:「指的是產品碳足跡」嗎?在日本稱呼「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簡稱CFP。海外則是以「Product Carbon Footprint」簡稱PCF。所以不管是產品或是其他,到底談什麼碳足跡,區別上必要多注意。

台灣在此領域,已開始推動產品碳足跡的標示。上圖就振南鳳梨酥的案例就是其中之一。這是未來的趨勢,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更是Scope-3的重點精神。

產品基礎的差異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