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9, 2022

Deep assessment的意義

2022-4-19

自主評估是永續供應鏈推動ESG的重要活動之一,處理的好不好決定這個策略的品質,不能說不重要。

現在ESG正在熱頭上,很多單位都會提出自主評量的工具,請有興趣的單位進行自主評量。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了解被評量單位的現況水準,作為下一個階段的輔導或是協助的參考。同時也可藉此評量出台灣現況的整體認知,作為規劃社會議題的依據。立意良善,問題是如果自評單位對這些議題不清楚,或是手頭上也找不到相關的數據,那評量結果可能就是一個印象,無法作為決策或是行動的參考。

深度評量的意義就是解決這種現象的作法。應知應會的知識,至少要讓受評單位了解,Why?What?與How?受評前一些必要的知識培訓,可更有概念的了解評量題目的內涵與重點。當然這還不夠,畢竟內部稽核也是需要足夠的訓練,不是拿起旗子就可以耍大刀。

採購小組針對受評單位自評的內容,面對面地進行實地確認,深度訪查,這是供應商評選的重點手段,也是採購的核心職能之一。這時採購小組的R&R就發揮最大的跨機能小組的功力,這部分還沒談到,容後續!

深度訪查有多層意義,一是確認自評內容,了解企業的職能落差;二是針對議題,再做一次OJT,加深受評單位對ESG的了解;三則是掌握整體落差,整理出經營的改善需求,提出建議。深度評估很費工夫,卻也無可奈何,要有效而不是要快。台灣現況聽過ESG的企業肯定很多,至少比聽過smit的多很多。但了解ESG的單位,可能就是鳳毛麟角,甚至連很多推動的單位,也是霧裡看花。

每家公司的深度評量時間,小組分工實地查核,一兩天的時間跑不掉。很多採購評估供應商,常常就是一兩個小時就搞定了,顯然那是不夠的,走馬看花如何欣賞花蕊之美。供應商遴選的最高門檻就在現場實地查核與品質系統的查核,那就是看門道與看熱鬧的差別。

評量結束,搜集足夠的資訊,也該給供應商功課,提出企業的ESG願景策略目標,再進行垂直目標的校準(Alignment),這也是蠻需要功夫的一個步驟。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