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y. 11, 2022

從校準過程找出共識

2022-5-11

完成供應商的自評後,採購也沒有閒著,會針對眼睛所見,做一份採購的評分表,最後整理出一份評分表。這家企業有找顧問輔導,顧問當然也會參一腳,從顧問的角度看問題。評分表如上圖的分數與雷達圖所示。

從上面的評分表來看,SQA的評分一般都是最鬆的,無可厚非,總是要有點信心。採購在此方面的評分必須要很專業,不只是供應商遴選的項目而已,還需要了解公司的ESG策略目標,要達到這樣的水平,需要有好的培訓體系,才能帶出專業的採購(有能力評估供應商的ESG戰略)。顧問因為是專家,要求都比較嚴苛,分數相對偏低是常態。

以這家企業的永續供應鏈的評估基準而言,似乎還是很到位,應該為過高的品質成本困擾。綜觀幾個構面,大部分的企業會在環境構面平得相對保守,主要是沒人逼的話,企業很少會主動投入此構面。至於其他構面,大多很有自信,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經營者,習慣對自己的經營績效有信心,常聽到老闆最驕傲的的一句話:「我公司幾十年來沒虧過錢!」這是很值得驕傲的經營成果,問題是事實是否如此,還得看看公司在用人與留人方面,是否有標竿的條件,太多的台灣企業是靠勞動力賺錢的(賺勞力財,該賺的利潤沒有賺到,被品質成本侵蝕)。

沒有足夠的利潤,自然難以提供好的薪資待遇;沒有好的薪資待遇,難以吸引到優秀人才,結果人員異動頻繁,品質不穩,勉強生意做到,利潤微薄,無法調薪,形成惡性循環的努力型經營。勞動效率不高,投入時間長,品質多發的結果,就是以檢驗與換貨的方式來維繫訂單與客戶。同樣的作法,對客戶而言都是一樣,自然會尋找低成本的製造廠下訂單,台灣在供應鏈上的力道,逐漸的萎縮,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看到這樣的自評表,採購小組找時間與供應商的SMT坐下來,面對面進行策略的垂直校準,務必達成共識。這種場合最忌諱以一紙命令,要求供應商提行動計畫,那是最沒有品質與效率的做法。供應商的應付性行為,會吃掉採購寶貴的時間與策略目標價值,切記!採購花時間在此領域,也是為ESG三支箭做準備。

既然是環境保護、氣候變遷所引起的2030 SDGs,自然環境議題要擺最前面。環境議題擺前面,馬上面對的就是要投資,對SQA經營者來說,又要花錢,得過且過,因此讓很多SQA以應付的心態來接訂單。看到國際上很多先進的成功案例,永續供應鏈的ROI,是從環境面切入,最後會如回力球,帶回利潤給企業做回報,只是須要時間。習慣於淺盤式經營的台灣企業,這是個關卡。所以從願景策略規劃開始,是絕對必要的程序。

如何製作行動計畫?個人的建議,還是從願景與策略目標開始,以中長期經營計畫來展現企業對的ESG策略與承諾。ESG的KSF,承諾為先,組織為軸,技巧是輪胎,只要踩油門自然就會往前衝,加什麼油,用什麼檔,前提是方向要明確(明確性)。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