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un. 15, 2022

到底ESG是不樂之捐?還是樂意之至?

2022-6-15

最近有關ESG議題,最常聽到的聲音不外乎來自幾條線,分別是政府、公益團體、企業、以及企業的客戶、消費者、以及路人甲等等。任何只要牽涉到變化的事情,最後成敗,往往取決於推力與拉力兩股力量的相乘,或是抵銷效應的影響。最近雷聲大雨點小(鋒面還未到的樣子)的ESG,從國發會被逼著推出2050淨零政策的白皮書以來,就好像股票衝上20,000點,市場一片榮景,人人有股票,心中想股價的場景一樣,菜籃族也都要嘎上一角,不然就落伍了...結果可想而知,崩盤指日可待。

政府大聲疾呼:「我們很重視,這件事很重要,我們一定會與國際接軌(輸人不輸陣),一定要積極投入等等...」。很有名嘴風範,至於具體的後續行動計畫,再說吧!反正還有時間(這是最令人擔心的一件事,意味著所有的理念隨時會變,沒有具體的方針與策略)。套一句官方流行的話,「階段性任務已完成了」,其他的是老百姓的事。

公益團體呢,莫不磨刀霍霍的,準備大展身手。原本好事一樁,卻因為對事情本質的理解不夠,只是靠著與政策的契合度,想要藉此大發利市,結果帶給準備推動的單位,更多如何做的困擾。總歸一句話,還是在雲端飄,走的是虛擬實境,須知,氣候變遷雖然發生在雲端,卻是很實境的生活影響,一窩蜂的趕時髦,未做好準備與理解之下,推出來的牛肉(酸了),只會讓企業有更大的挫折感與無所適從,很快就會走入「美化報表」的應對手法。

至於企業呢,更是有苦難言,到底ESG對企業有什麼好處?還是只是因為法律規定?上期提到過,法律定得越嚴苛,就是讓特定團體有越多的賺錢機會而已,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根因未解,治標不治本)

解決ESG的問題,有兩種思維必須先弄清楚,是配合法律而做?還是為理念而活?決定是否有效與未來的結果。一旦配合法律,就是Needs的層次,也不得不,這樣的思維下,所有的活動都只是看到成本。既然是成本,那就想辦法降低,ESG如何做好?

太陽與北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ESG這個議題,都只聽到北風在呼嘯,只會讓行人把帽子扣得更緊。為何推動政策的人,不會學學太陽的方式?只要有利可圖的事情,台灣企業絕不後人。相對的,用威脅逼迫的方式,對彈性與韌性十足的台灣企業而言,那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風頭過了還是會回歸原點。太陽是理念,北風是法律,拭目以待,看看台灣法律與金融誘惑的功力能夠發揮幾分。(從青年創業貸款的案例來借鏡,可以作為ESG標竿的對象,銀行是比任何企業都勢力的單位,ESG不是銀行的菜。)

ESG要成功,最重要的是理念與社會責任。當企業體會取之於社會,必然也懂得用之於社會,那就是投資。既然投資,就要想辦法如何創造出更大的附加價值。會想辦法創新與解決問題,更能夠激發出新的思維,也才有機會出現新的商業模式。沒有創新,要解決ESG的永續門檻,只靠銀行與政府,那是不可能的任務,遺憾的是,現在的ESG幾乎只剩下銀行融資與政府給錢的層次,如何成功?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