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Dec. 5, 2022

smit 30年會的感恩與回饋

2022-12-4

昨日12/3是smit 30週年的年會,在各方的熱烈參與與籌備小組的精心擘劃下,圓滿結束,感恩!

2030 SDGs是個世界議題,或許還有很多人會認為與我們距離很遙遠,可氣候變遷的問題,卻是不斷的考驗我們的韌性。當河南鄭州的百年大水肆虐,當美國颶風侵襲,歐洲熱浪襲擊等等的氣候問題的出現,我們是否還認為那是遙遠世界的議題?這是一個攸關你我未來生活的共通問題,無可逃避。

昨天年會最後面有位與會者問到:「環保議題很常被提到的4R,其中有關(Reduce)這個做法,是不是矛盾?如果人類不斷的追求(Reduce),那最後不就是歸零了嗎?那是2030 SDGs或是ESG追求的目標嗎?」

這是一個好議題,也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議題,顯然大家對於4R的說法,被表面的做法給誤導了。(4R: Recycle,Remanufacture,Reuse,Reduce),早期只談環保,就是前面三個R(環保3R)。實施一段時間後,發覺到3R的效果與預期有很大的出入,Recycle要花更多的資源處理回收過程(回收紙會比新紙貴,因素很多,清除油墨與前處理,就要耗費大量能源、工序多、因為再生,本身物理特性下降,要維持該有的機能,就必須加一點新的材料等等);Remanufacture對於產品的可靠度與技術的相容性,存在基本上的疑慮;Reuse也是除了可靠度的疑慮外,在真實世界,不見得每個地域的需求會是一樣。

譬如,在極度缺乏水資源的區域,可能幫寶適比傳統尿布要環保些,因為洗滌的水資源耗損量也是很可觀的不環保。真實世界,汽車售後服務的零件再利用,倒是一個很代表的做法,唯一必須考量的是可靠度的議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動與實踐,對於環保議題,慢慢出現一些改變,Reuse強調再使用(雖然塑膠袋是最好的Reuse材料,但考慮到衛生、方便、成本等因素,加上金剛不壞之身,優勢不再是優勢了),發展出循環經濟的做法(此部分容後再談)。而3R的基本問題,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Reduce。但因為有很多深層的目標與手段的交織,也被表面的減量給誤導,以為所有的東西就是減量,那不就是最後歸零了嗎?

這存在的最大的誤解就是一昧地減少,那我們是否要回到原始人的生活型態?其實所有的環保都不該以退後來當目標的,畢竟人類的一種特質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沒有充分的理由,一昧的談減量與退後,要達成目標,可能會像當今COP-27的結果一樣,只能不斷的修改目標,而不是積極的思考方案。

減量的最基本概念是在不變的產出(效率、品質)下,如何減少投入量。譬如說,同樣的設備,機能不變,但由於工程師的努力,運用創意,把耗用的能量或是材料減少,那才是真正的減量。V=F/C的公式,是關鍵。當然,要談產出,我們所消費的任何產品,其實由於行銷手法與過度競爭的結果,存在很大量的無效機能(過度包裝,即時物流,無效機能等等),這些機能如果能夠減少,投入的材料、資源、人力等等,自然會降低,這時候就可以體會到Reduce並不是降低生活品質,而是在環保的過程,維持甚至提升生活品質,卻收到降低消費地球的成果,這才是減量的真義。

Reduce不是單純的量的減少,是一個公式的解讀。環保議題的層面很廣,但共通性只有一個,無法用過去的技術或是思維來達成,沒有技術、沒有創意、沒有更高、宏觀的思維,就會被行銷手法與銷售技巧所牽引,這些無效機能消耗了太多的資源。環保談ROI是必然,否則只是口號!

組織內部也是一樣,無效機能充斥,於組織各個角落,如何縮減,只有靠流程改造或是不斷地持續改善,方得以達到縮減的目標。這樣的Reduce才是倡導的真意。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