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很多企業為了ESG發愁,急著找萬靈丹的有之,路邊多了一些特效藥的攤販(ESG認證),更有人病急亂投醫,以為自己找到了秘方,結果呢?不知道自己反而是不環保的推手,種樹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案例。

那天聽到有人在對話,應該是人資人員吧!還很驕傲地向別人炫耀,公司已在種樹,著手ESG的行動...看來這家公司的經營者,大概還不知道ESG是什麼,與為何要做ESG?那位人資人員最後講了一句很有趣的話:「結果盤算下來,種樹還比買碳權貴!不知問題出在哪?」這就是ESG囫圇吞棗的現象,這家企業,不只沒有做到ESG,還倒ESG,創造了更多的問題,種樹不是不對,是為何要種樹的目的不清楚,結果手段自然也不會正確,更不用談行動計畫。在此要跟大家提一提,種樹的方法不對的話,比不種樹的破壞更大。

君不見到處都看到福壽螺,為何?因為一個錯誤的引進,形成一種生態的浩劫,種樹也是一樣。不是有樹就是好,大自然有其某種規律性,也有地緣氣候與地理的自然生態平衡,一旦被破壞了,就會出現不可逆的現象,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幫兇。

種樹有幾個問題必須注意,

第一:所種的樹種是否適合當地的生態?還是隨意找些樹來種?如果是找園藝公司來種,為了存活率,往往找生命力比較強或是容易照顧的樹種,卻不管這種樹種是否會破壞原生種。在台灣的生態上,這種案例不勝枚舉。不當的種樹,不只破壞生態,更會出現外來品種的繁殖快速,把原生態破壞掉。台灣有多少是不當移植而形成到處都是外來種當道的街頭景象,如:馬纓丹、馬拉巴栗、蟛蜞菊(本來台灣有本土種的,原是原住民的食物之一,有人引進外來種後,本土原生種幾乎已滅絕了,現在路邊看到的,都是外來種,成長速度快,又會吃掉蘆葦,有一陣子台灣蘆葦也幾乎絕跡),曾文水庫的外來品種虎魚,幾乎滅絕了台灣本土魚類的問題等等。

第二:企業種樹沒有專門的園藝專家(請不起),只好委外找園藝公司,委外供應商為了方便照顧,採取大量種植方式,但因沒有好好照顧,存活率有問題,造成枯枝滿街的破壞景觀現象。既使要求供應商賠償再補種植,不只沒有達到節能減炭的效果,更增加破壞土壤與景觀的問題。

第三:每個地方的環境都有其原生種植物與生物,只是聽說種樹可以折抵碳稅,也不去了解生態,就貿然種樹,卻不思如何節能減碳,結果形成另一種問題。台中在二十幾年前新市長上任時,大刀闊斧的種了一堆的黑板樹,結果樹長得很挺拔,開花結果時,卻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而且樹幹不密,經不起大風,颱風一來東倒西歪的,最後不得不放棄種植的黑板樹,這就是盲目種樹的另一個問題。

第四:種樹如果只是在公司附近種植,根本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如果在山林種樹,沒有縝密的規劃與評估的話,可能會造成環境的嚴重破壞,而且不可逆,說是生物浩劫也不為過。日本人有系統的造林,那是嚴格規範在把關的,德國亦一樣。只有台灣,在這個領域的自由度大,是連政府都不管的三不管地帶,只看見生物在流淚。土石流,強勢侵犯等等,都與盲目造林無可切割。

第五:如果不是有系統、計畫的造林,根本是倒ESG,本末倒置。就像這陣子台灣很多單位辦理ESG及永續報告書的寫作班的事情一樣,揠苗助長,對2030 SDGs不只沒幫助,更是另一種破壞(積非成是,10萬元做一個ISO的怪現象歷史重演)。建議企業停止種樹的舉動,那不只不環保,而且折抵的碳權,絕對比種樹便宜。更建議那天聊天的那位人資夥伴,回去跟老闆建議一下,停止沒有意義(無知)的種樹活動,讓地球與氣候變遷問題,有點喘息的機會。

ESG的問題如此嚴重,為何?推動ESG認證的單位,摸摸良心,有沒有真正的瞭解ESG?真正幫助企業?還是只是東施效顰,破壞生態?福壽螺的教訓,台灣人並沒有覺醒,這樣的心態,短期間就想要把生態問題解決,那是膚淺的想法。ESG的議題很燙手,卻也急不得,畢竟兩百多年的破壞,絕非幾十年就可以彌補的,況且很多早就不可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