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很多經營者都在感嘆,小公司沒有資源,小公司沒有人才,小公司沒有管理的本錢...這是台灣1,590,000萬家中小企業最常聽到的感嘆聲。賺錢人人想要,企業也都不卯足了力,就是賺錢第一,有些企業賺得容易,大部分的企業就沒有這麼幸運,為何?人物金的投入都一樣,差異又在哪?問題就在這,運用資源的方法不見得一樣,差異往往就在這個節骨眼上。

以一個最基本的公式(Performance = Output / Input)來看企業經營,Output當然是經營績效最直接的反應,卻不是那麼容易,畢竟攤在太陽底下的事情沒有秘密,英雄所見略同。創造Output的方法很多,今天不談這塊,容以後再找機會詳談。Input這個要素,卻是企業最容易忽略的一塊。料工管不就是企業主要的投入資源麻,有何差異?如果您是這麼認為,那就要請您仔細回去翻翻舊賬,企業無形成本就在這個部分。Input在不知不覺中,無限的膨脹,吞噬利潤。譬如:採購買一個零件近來,結果品質出問題,IQC判了批退,採購就引申出很多的新工作。退貨處理、廠商聯絡、問題處理、補貨程序、生產延滯、交貨遲延、再次交貨的過程等等,遠比所提到的複雜多了。這樣的過程,Output不止沒有改變,反而降低,但Input不止翻一翻,甚至是滾雪球般的放大。

問題是企業營運把眼光都放到Output的追逐,忽略了本身Input的控制,這是吃掉公司營運利潤的無形枷鎖。能夠讓Input的品質成本有效控制,企業的利潤自然浮現,最後競爭力提升,獲利提升,都在Input中決勝負。

採購專業的價值與意義可以分為兩部份,一是創造價值(採購加值);一是維護價值(降低採購的品質成本)。在群裡看到有問採購小兄弟提到鑄件品質問題的討論,看來問題有點棘手,今天就來跟大家先談談採購的維護價值。

組織透過採購程序購買物資,會因為方方面面的不注意,出現品質、成本、交期甚至額外的傷害等等的問題,帶給相關單位困擾(生產、業務、品質、客服等等)。輕則生產受損,或是品質出現問題,甚至不得不重新找替代廠商,增加處理成本...(也就是傷害到公司的利潤來源)

重則使組織蒙受損失,損害的範圍很難估算,包括商譽損失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品質損障成本(沒有做適當的品質投資-品質維護成本,出現的負面成本)。

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是採購的程序沒有完備,特別是SQA(Suppli Quality Assurance)沒有做好甚或沒做。採購的對象不是合格供應商(AVL:Available Vender List),選擇供應商,只是以價格為基礎的買賣,這是小企業最容易出現的狀況,還沒進入到管理的程序。

企業營運過程,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就必須想辦法讓顧客滿意,要達到顧客滿意的目標,QCDS(品質、成本、交期以及服務)的提供,是基本要件,特別是品質的確保。

採購的首要任務也是從品質保證開始,供應商管理才會以SQA來稱呼。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採購尋找AVL是有個必要的程序(供應商評選與管理)。

一般採購在品質保證的流程上,有個很重要的程序,稱之為PPAP (Production Parts Approval Process,量產材料的承認程序)。透過跨機能的作法,針對參與標案的供應商,以品質保證觀點,做完整的確認(包括AVL評估、價格審查、圖面規格的理解度確認、打樣測試、品質與可靠度驗證、產線CPK、以及供應商供貨能力的完整評估,確認等等)。主要精神是以供應商必須具備有能力足夠做好品質保證自主管理為目標。以確保訂單下了後,不會衍生供應上的問題,造成量產不順或是品質瑕疵等問題,是新產品開發過程,技術部門與生產部門交接最關鍵的一個程序,量產準備最關鍵的一環。

前面提到的那個鑄造件的品質問題,那不能稱之為問題,應該說根本都還不知道問題是什麼。採購對於本身的任務價值,還有待澄清。建議可以透過APS了解採購的價值與任務,方知道必須具備哪些職能,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