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化經營-II
企業可持續經營—BCP(2)
針對利益關係人的質問,企業必須面對一籮筐的經營風險,如何對應,相信是他們關心的焦點。很多人還只是把風險歸類在於天災而已,雖然這是最難控制的部分,但企業要面對的,絕不只這些而已。除了地震、溫室效應帶來的極端天氣不穩定外,起碼網路世界的資訊安全、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與新型態病毒的出現等等,都是外在風險的可能對象。至於內部風險,或許可以以管控的角度來看待,並不需要列入到風險管理的領域,只是要提醒的,資訊安全並不只是外部造成的,內部管控也是重點之一。
今天就來談談此一部分。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碰到經營上的問題,而不得不歇業的話,其影響到的利害關係人有股東、供應商、金融機構、外包廠商、通路商、客戶、從業人員、以及從業人員的家族成員等等,範圍之廣,超乎一般想像。因之,絕不能用一句"天災",或是難以抗拒來交差了事。在平常的時候,就該做好應對措施,以應付緊急事態發生時的應變,才是有社會責任的經營者。
上述的經營威脅,有地震、溫室效應、資訊安全、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與新流感等等。依次的簡要說明如下:
l 地震:今年311日本東北大地震造成的傷害,除了人命損失外,據評估經濟損失已超過3,000億美金,而且問題還沒止住。台灣當年的921大地震,也記憶猶新,特別台灣產業的密度與企業管理規模,都不如日本來得完善與有秩序,一旦再次的發生大地震,對企業的傷害將難以估計。現代人仰賴的交通系統、無限電話基地台、網路系統等,錯綜複雜的線路,就如人的血管網路,在地震來襲時,如何讓傷害降到最低,是企業不得迴避的經營課題。
l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與一般的環境汙染不一樣,環境汙染有其地域性,受傷害的區域在一定的範圍內,控制不好,也就是局部的地方出問題而已。而溫室效應則不然,南北極冰山融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台北城都可能消失於地平線上。極度異常的氣候,大雨量集中與乾旱此起彼落的發生,這陣子泰國的水災,更是讓人怵目驚心。加上氣候變遷,糧食問題與飲水問題,將接踵而來。雖然先進國家呼籲將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面臨到經濟發展的問題,虎頭蛇尾最能形容現況的尷尬局面。這一切都與企業經營息息相關,如何能漠視?這幾天看到Canon泰國廠因為水災停線,結果大陸組裝廠不得不調整以對,這只是個個案,還有一籮筐的類似個案有待處理。
l 資訊安全:資訊系統的進步大概是20世紀發展最神速的技術。從最早的DOS系統,到今天的雲端運算,人被資訊包圍著,甚至可以已到了說沒有資訊就無法工作的地步了。然網路越發達,網路駭客就越猖獗。除了外部駭客的因素外,內部的員工作業習慣、態度等,也都可能讓一個資訊系統當機,癱瘓企業的經營活動。有個笑話是說,21世紀最不好惹的人就是資訊主管,因為一但資訊系統掛了,企業根本就動彈不得,現代人已無法過沒有資訊系統的生活了。如果萬一資訊系統出了問題,是任憑事情發生再慢慢處理?還是有一套(DRP:Disaster Recovery Plan),可以讓不幸的事情不致於造成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l 全球化:要說20世紀初期是工業時代,那21世紀應該稱之為全球化時代也不為過。早上在台北用完早餐,飛到日本的京阪奈學園(橫跨京都、大阪與奈良三個地方的一個科技園區)開個會,晚上的班機回抵台北,還可以趕上另一個會議,這是日本京阪奈學園當初(1995年)規劃的一日商業圈的概念。對台灣人只顧生意不顧肝指數的作風,這種條件是最貼切不過。曾幾何時,這種情況可以套用在兩岸的商務往來。交通發達讓距離變短了(雖然回家的路更長了),全球化也帶來貧富差距的擴大,勞力壓榨時有所聞,失業潮在新興國家的磁吸效應下,居高不下,M行社會因此產生。外包、產業外移的結果,整個世界瀰漫在一個極度不安定的社會仇視心態下,何時會爆發,不得而知,最近霸占華爾街的現象,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會有甚麼後續的動作,恐怕是推崇全球化的學者始料未及的問題。全球化也帶來成本競賽的立即效應,外移的結果,更多的問題浮現,文化、員工生活、社會觀感等等,都是無法逃避的經營課題。
l 新流感: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就被SARS嚇壞了。一個世紀怪病,讓全亞洲都瀰漫在世界末日的陰影下,特別是香港與大陸,台灣也無法自外。SARS帶來的傷害,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防治方法,但類似的新病毒,卻不斷的突變與出現。當企業員工在流感的侵襲下,不得不採取隔離措施的時候,企業是否有充分的準備與因應,是個關鍵。古代人稱這類的疾病為瘟疫,有其流行性,但卻也在控制區域範圍內。現代的社會,由於交通發達,病毒的傳播更是無遠弗屆,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無法掉以輕心。
Latest comments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My sentiments exactly!